威尼斯赌博游戏_威尼斯赌博app-【官网】

图片

让小额人身保险为农民遮风挡雨

日期:2013/8/6 9:02:57来源:山西日报
    在全省上下谋求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,小额人身保险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的保障水平,为他们送去了抵御天灾人祸的雨中伞、雪中炭

  在我省,600余个村如今有了新的名字——“小额保险村”。
 
 
在村里,参加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村民少则七成、多则全村。保费不贵,每年几十元,可一旦家里遭遇不幸,有人伤残、死亡,获得的赔偿可达到保费的500倍。因此,这项保险极受农村群众欢迎。

  2008年下半年,我省在全国首批启动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。来自山西保监局的最新数据显示,这项保险正以燎原之势扩张,截至6月18日,全省保费收入已突破2000万元,覆盖人群93.7万人次,为群众提供的风险保障额度达到121亿元。已有10个市、72个县、312个乡下文决定加快推广速度,还有1600多个村达成参保意向,进而产生着越来越多新的“小额保险村”,乃至“小额保险乡”和“小额保险县”。

  面对难以预料的灾难,农村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是脆弱的

  一批批“小额保险村”如雨后春笋般在我省兴起,反映出农村居民对保险保障的渴求。这种需求的背后,是脆弱的风险抵御能力。

  有关资料显示,家庭小型化、收入低,以及外出务工从事高风险行业等因素,造成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特别弱小。从调查来看,80%的家庭以3到5人的小型核心家庭为主,其中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形成的四口之家占到近四成。半数农村家庭主要以耕种责任田为生,另外,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。山西调查总队一项专题调查结果也显示,外出农民工从事粗重体力工种人数增多,尤其是男性劳动力,向建筑业、装卸、搬运等粗重体力工种转移较为明显。而从事建筑等高危行业的农民工,往往都是家里的经济支柱,一旦出现意外伤亡事故,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。

  在我省农村,疾病、死亡和残疾等悲剧发生的概率并不小。例如,运城市夏县祁家河乡东庄村的李某,去年10月8日就在村边山崖前被山上滑落的石头击中头部,当场身故。所幸的是,李某生前参加了小额人身保险,还投保了一份“岁岁平安”保险,两项保险身故保险金额为2.5万元,从而使其家庭在危难时得到了一定扶持。刘某,万荣县高村乡高村人,去年10月5日在自家地里摘柿子时不慎摔下,造成“脑肾出血”死亡;宁武县王某,今年3月29日乘坐农用三轮车不慎翻车,致当场死亡……要知道,这些悲剧仅仅是从小额人身保险保障对象中统计出来的,在未纳入保险范围的地区可能会更多。这些悲剧说明,农村居民在面对家庭成员伤残和死亡时,其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是非常脆弱的。悲剧的受害者,往往属于农村低收入家庭,“顶梁柱”塌了以后,家庭要么陷入贫困、要么支离破碎,打击往往是致命的。

  平时几十元钱,关键时变成了一个贫困家庭的活命钱

  山西保监局局长慕福明说,随着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推广,农村居民的风险抵御能力会逐步增强,不会轻易被疾病、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等灾难从经济上冲垮,从而使农村的每一个社会细胞保持稳定。

  今年5月8日,刚刚37岁的米某开着拖拉机耕地时,车翻被压,经抢救无效死亡。米某是阳曲县东黄水镇农民,身后留下了年迈的老母亲和一对幼小的子女。顶梁柱倒下了,老母亲和儿女一下陷入绝望的深渊。万幸的是,去年11月8日,米某花了50元,投保了国寿农村小额人身保险。5月11日,他的家属向国寿阳曲县支公司报案。当天,该公司立即着手调查,决定赔付30142.86元。在随后举行的理赔会上,有关领导亲手将3万余元理赔款交到米某的老母亲手里,她连声道谢,泣不成声。这一赔案震动了在场每一个人。参会的一位副县长说:“平时的50元钱微不足道,可作为小额保险费,它竟关系到一个不幸家庭今后的生活和两个贫困儿童的前途!”

  米某一家的遭遇,证明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强大作用。据最新统计,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在我省进行试点以来,投保群众已不幸遭遇伤残事故589起,共获得260.7万元赔付,保险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抗风险能力。

  据介绍,我省目前主要推广的农村小额人身保险,主要类型分为小额定期寿险、小额意外伤害保险和小额意外伤害医疗保险。这些险种主要为投保人提供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身故、残疾、烧伤等相应保障。就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特点,中国人寿山西省分公司总经理赵立业总结为“保费低、买得起,保障高、责任广,手续简、理赔快”。他说:“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惠农保险产品,造福了低收入人群。”与传统的人身保险不同,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保费低廉,目前我省群众选择的主要是10元至50元保费标准,其中又以20元居多。投保人每花10元保费,最高可获赔偿5000元,花20元最高获赔1万元,以此类推,但最高赔偿标准不超过10万元。用一位投保人的话说:“以前入同样保障额度的保险,一个人就得花几百元,现在只要几十元就可以了。”真正是“娃娃一个糖,大人一口烟,全村保平安”。因此,这一保险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措施。

  在高涨的热情下,人人拥有保险保障目标并不遥远

  从去年启动试点以来,我省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呈现出喜人的发展势头,无论是覆盖范围、还是保费收入一直在全国一马当先。

  2008年9月3日,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第一单在晋中市祁县东观镇东炮村诞生。村民代永恒全家5口人,用一年150元的保费,享受了7.5万元的保险保障。9月4日,在运城夏县革命老区,又诞生了全国首个“小额保险村”。处在中条山里的祁家河乡,麻岔、西山头、槐庄3个村,共1017名村民全部参加了小额保险,花1.01万元保费,享受了500万元的保险保障。不久,该乡又成为村村投保的全国首个“小额保险乡”。

 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好处不久之后便得到显现。2008年10月23日,国寿运城分公司接到了两起分别来自万荣和夏县的理赔报案。该公司开启“绿色通道”,以最快速度将赔款送达客户手中。这是全国首次发生的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赔案。在现金现银的示范效应下,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被越来越多的群众认可,参保热情持续高涨。在此过程中,政府部门开始参与进来。朔州市政府从财政拨出专款12.9万元,为12个乡镇37个行政村的1.29万农民购买了小额保险。寿阳县采取县政府补贴20%、公司下浮20%、农民出资60%的方式,实现了全县统保。与此同时,一些企业家也为乡亲们投保慷慨解囊。在稷山县稷峰镇小杜村,企业家武真龙出资11万元,按最高50元的保费标准,为2200名村民签下一张保单。据统计,全省去年以来出现的“小额保险村”中,15%是成功人士个人出资投的保。

  为加快小额人身保险覆盖速度,国寿山西分公司创造出“三种模式”,一是“统保”,“一张保单保全村、全组、全家”,省时省力,使扩面速度大大加快;二是“代办”,对暂时不能实现“统保”的村,委托村干部、水电工等代理推广,方便群众咨询;三是“散保”,即通过业务员开展业务。在覆盖范围扩大的同时,山西保险监管部门、有关保险公司不断加强监管,优化服务。在理赔方面,国寿山西分公司为小额保险客户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提供快捷的服务。

  可靠的保障,良好的服务,使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得到群众的认可。一位“小额保险村”的村干部说:“小额人身保险适合咱农民的实际情况,让每一个农民都拥有一份保险保障,我看这一天不会太遥远。”